典型文献
盾构并行穿越施工及补偿注浆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
文献摘要:
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形式繁多,土体-隧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针对多线叠交盾构上穿这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以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左右线并行上穿既有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为背景,形成两层隧道四线叠交的特殊工况,通过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动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盾构上穿施工对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以及二次补偿注浆压力和注浆范围对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变形的修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穿施工穿越段区间,由于开挖导致的地层扰动,地表沉降较大;既有隧道结构沉降呈现上浮趋势,双线的沉降规律存在时间差异,并且由于隧道刚度对土体的约束作用,使最终变形趋向于对称分布;既有隧道的水平收敛值较小,主要在新建隧道的施工阶段发生变化;二次补偿注浆压力控制在0.3~0.4 MPa的范围之内,此时的地表沉降和隧道结构沉降控制比较理想;随着补偿注浆范围的扩大,对于地表沉降以及隧道结构沉降的控制效果在不断减小;在穿越段的基础上向两侧延伸2D~5D(D为盾构开挖直径)的距离进行二次补偿注浆,对地表和既有隧道结构沉降的控制效果最佳.
文献关键词:
盾构隧道;并行上穿;补偿注浆;注浆压力;注浆范围;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潘涛
作者机构: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2002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潘涛-.盾构并行穿越施工及补偿注浆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10):56-62
A类:
补偿注浆,并行上穿
B类:
穿越施工,既有隧道,盾构隧道,地下空间,布置形式,土体,相互作用机制,多线,两层,四线,特殊工况,弹塑性,有限差分,动态模型,现场监测,上穿施工,地表沉降,竖向变形,注浆压力,注浆范围,隧道变形,修复作用,地层扰动,隧道结构沉降,上浮,双线,沉降规律,时间差异,趋向于,对称分布,水平收敛,新建隧道,施工阶段,压力控制,沉降控制,较理想,2D,5D,盾构开挖,开挖直径
AB值:
0.253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