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悬臂-杠杆重建-不稳定"理论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术后康复策略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的康复方案对于高龄人群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疗效,选择最适宜高龄患者的术后康复理念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北京市隆福医院骨科从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因Neer分型三、四部分的肱骨近端骨折行PHILOS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共31例,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岁以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活动组和制动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命质量SF-12量表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测量术后12个月时X线肱骨颈干角,与术后结果对比,比较这两种康复方法的优劣性。结果:入组患者31例,其中24例为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其中活动组为15例、制动组为16例。术后3个月时、12个月时活动组与制动组Constant评分改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制动组改善更明显。住院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制动组(12.0±5.6)d比活动组(7.3±1.3)d的住院时间更长。而DASH评分、VAS评分、SF-12评分在两组间未能体现出明显差异。制动组12个月时颈干角变化值(2.8°±0.9°)较活动组(3.9°±1.1°)更少。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选择一种更保守的术后康复方案,术后早期不宜进行肩关节活动度锻炼,不但可以保证关节活动度不受影响,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Constant评分。
文献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老年人;术后康复方案
作者姓名:
丁小方;杨黎黎;周海涛;纪坤羽;杨鹏杰;杨坤;吕昊润;王元利;付中国
作者机构:
100010 北京市隆福医院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引用格式:
[1]丁小方;杨黎黎;周海涛;纪坤羽;杨鹏杰;杨坤;吕昊润;王元利;付中国-.基于"悬臂-杠杆重建-不稳定"理论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术后康复策略探讨)[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22(03):232-238
A类:
B类:
悬臂,杠杆,粉碎骨折,康复策略,策略探讨,高龄人群,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高龄患者,康复理念,对照研究,骨科,Neer,四部,PHILOS,钢板内固定,骨折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ies,arm,shoulder,hand,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生命质量,SF,量表评估,肩关节功能,测量术,结果对比,康复方法,优劣性,合并骨质疏松,住院时长,应选,术后康复方案,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度
AB值:
0.2829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