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白术七物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白术七物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白术七物颗粒中药物的活性成分与预测靶点;通过GEO、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TTD数据库挖掘STC的相关靶点基因,取并集得到STC的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与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及蛋白互作网络图.对共有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YBYL-X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白术七物颗粒有效成分61个,共有基因81个,其中核心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和6,7-di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核心靶点基因分别为AKT1、TP53、CASP3、IL1B、CCND1、EGFR、PTGS2.白术七物颗粒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膜筏、膜微域、小窝等,调节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异种刺激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治疗STC.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有效成分檞皮素能与目标靶蛋白受体较好地结合.结论:根据白术七物颗粒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初步预测了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文献关键词:
白术七物颗粒;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机制;慢性传输型便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宏标;丁宁;唐清珠;林仁敬;张涛;何永恒
作者机构: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宏标;丁宁;唐清珠;林仁敬;张涛;何永恒-.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白术七物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4):356-363
A类:
白术七物颗粒,phenylethyl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对接方法,慢传输型便秘,STC,系统药理学,药理学分析,分析平台,TCMSP,BATMA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GEO,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TTD,靶点基因,Cytoscape,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网络,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SYBYL,有效成分,核心成分,槲皮素,谷甾醇,醇和,dimethoxy,chromone,核心靶点,AKT1,TP53,CASP3,IL1B,CCND1,EGFR,PTGS2,微域,小窝,异种,营养水平,生物学过程,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檞皮素,标靶,靶蛋白,多成分,多靶点,分子作用机制,慢性传输型便秘
AB值:
0.3841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