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的问题与对策
文献摘要:
共同抗疫使中国与东盟国家构建了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这为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开展境外办学创造了新机遇.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先后有三类模式:孔子学院/课堂模式、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院校境外办学模式、海外分校或者海外校区模式.这三类模式的境外办学均取得了明显成就,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不均衡,办学经费筹集困难,学科门类不全、专业设置单一,质量监管不到位.为促进境外办学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的对策: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统筹布局,加大政策支持;提升中国高校自身国际竞争力,增强办学质量监管;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促进资源筹集多元化.这些对策既有助于实施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计划,又有助于提高中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与国际声誉,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文献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东盟国家;境外办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欣;杜洁;杨茜
作者机构:
成都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欣;杜洁;杨茜-.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在东盟国家境外办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0):120-128
A类:
B类:
中国高校,东盟国家,家境,境外办学,中国与东盟,国家构建,加紧,孔子学院,课堂模式,鲁班工坊,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海外分校,外校,校区,这三类,引进来,发展不均衡,办学经费,筹集,学科门类,专业设置,质量监管,进境,强国家,国际竞争力,办学质量,加大力度,社会力量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声誉,国际影响力
AB值:
0.23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