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皖南地区铜陵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源研究
文献摘要:
利用2018年3月-2021年2月环境和气象数据对皖南地区铜陵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潜在贡献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铜陵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物浓度最高,PM2.5和PM10平均为(60.3±31.0)Ng.m-3和(89.2±42.2)μg.m-3.计算发现PM2.5/PM10超过0.5,铜陵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与细颗粒物关系密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铜陵市大气颗粒物的输送路径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以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气流为主,占比83.73%;夏季以东南和南部方向气流为主,占比82.90%;秋季以东北气流为主,占比51.00%;冬季则是以北方和西北气流为主,占比69.81%.其中,冬季气流轨迹所对应的PM2.5和PM1o的浓度最高,平均为59.7和92.0 μg·m-3;夏季最低,平均为23.8和43.8 μg.m-3.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WCWT)的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潜在贡献源区范围最广且贡献能力最强,夏季潜在源区范围最小、贡献能力最弱.冬季铜陵市大气颗粒物潜在贡献源主要位于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江西省.
文献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潜在源;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季节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牛司平;朱旭;朱兰兰;张源源
作者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马鞍山243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司平;朱旭;朱兰兰;张源源-.皖南地区铜陵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05):60-73
A类:
PM1o
B类:
皖南地区,铜陵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污染特征,气象数据,系统性研究,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PM2,PM10,Ng,细颗粒物,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输送路径,季节性差异,西南方,南和,气流轨迹,潜在源贡献,WPSCF,浓度权重轨迹,WCWT,冬季大气,潜在源区,最弱
AB值:
0.24090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