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及臭氧污染特征
文献摘要:
本研究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PM2.5浓度冬季高,夏季低;O3浓度春秋季高,冬季低;PM2.5和O3均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PM2.5呈U型分布,15时浓度最低,O3呈单峰分布,15时达峰值,谷值出现在08时.与江苏省及淮安市区域平均值相比,洪泽区PM2.5浓度较低而O3浓度则较高.对比洪泽区内两测站PM2.5及O3表明,湖畔PM2.5浓度较低而O3浓度较高,两站差异在冬季,特别是2-3月差异最大,这很可能与工业园区一次排放、氮氧化物(NOx)的滴定作用以及湖陆风效应等有关.后向轨迹聚类和PSCF方法对洪泽区PM2.5潜在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冬季受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安徽北部、东北部为洪泽区最主要的潜在贡献源区.洪泽区内冬季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表明,监测期间PM2.5的上升主要受二次无机源、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燃煤源增多的影响;作为O3重要前体物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监测结果表明,洪泽工业园区VOCs主要以芳香烃占比最高,为58%;新华书店站VOCs也主要为芳香烃,占比39%,其次为烷烃、卤代烃及含氧含氮烃,分别占比20%、17%及16%.
文献关键词:
PM2.5;PSCF潜在源模型;在线源解析;VOCs监测
作者姓名:
张艺凡;侯雪伟;陈军;王成刚;杨强;吕鑫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淮安市洪泽生态环境局,淮安,223100;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艺凡;侯雪伟;陈军;王成刚;杨强;吕鑫-.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及臭氧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22(08):2561-2572
A类:
在线源解析
B类:
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臭氧污染特征,环境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PM2,O3,时空变化特征,来源特征,春秋季,日变化特征,单峰,谷值,区域平均,湖畔,两站,异在,工业园区,氮氧化物,NOx,滴定,湖陆风,风效应,后向轨迹聚类,PSCF,潜在源,污染物浓度,区域传输,东北部,源区,机动车尾气,气源,燃煤,前体物,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结果,芳香烃,新华书店,烷烃,卤代烃,含氧,含氮
AB值:
0.312595
相似文献
广州市冬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裴成磊;谢雨彤;陈希;张涛;邱晓暖;王瑜;王在华;李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 510060;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632;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 510308;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州 510632;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广州 51065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