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出血事件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出血事件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HBV-ACLF患者156例(男119例、女37例),年龄(49.2±10.3)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BV-ACLF患者中出血51例(出血组),未出血104例(未出血组).出血组、未出血组肝硬化31例(60.8%)、36例(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肌酐(Cr)、血小板(PLT)为(80.6±9.8)μmol/L、(70.5±12.4)×109/L,与未出血组[(62.4±8.4)μmol/L、(102.5±22.7)×109/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及Ⅷ为(1.1±0.2)g/L、(31.6±8.7)%、(32.8±9.2)%及(192.4±32.7)%,与未出血组[(1.8±0.6)g/L、(64.8±14.7)%、(84.4±13.8)%及(118.0±26.1)%]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月,随访终点为患者出现HBV-AC7LF相关死亡.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随访1月生存率为84.3%(43/51)、93.3%(98/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未出血组患者随访3月生存率为51.0%(26/51)、73.3%(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后HBV-ACLF患者生存103例(生存组),死亡53例(死亡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可知,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多种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ACLF患者肝硬化、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和凝血因子Ⅶ活性降低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影响患者预后.治疗期间患者存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多种并发症时提示预后不佳.
文献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纤维蛋白原
作者姓名:
李旭东;范锡伟;王丽;郭振凯
作者机构:
453000河南 新乡市传染病医院肝病感染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旭东;范锡伟;王丽;郭振凯-.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出血事件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肝脏,2022(01):68-71
A类:
AC7LF
B类:
HBV,出血事件,预后评价,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卡方检验,Log,Rank,肝硬化,肌酐,PLT,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随访时间,关死,患者随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原水,平降,出血并发症,治疗期间
AB值:
0.1667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