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柴胡疏肝散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早期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柴胡疏肝散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腹腔注射橄榄油+蒸馏水灌胃)、模型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蒸馏水灌胃)、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秋水仙碱0.2 mg/kg灌胃)、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分别含柴胡疏肝散3.5,6.3,12.6 g/kg灌胃),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10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水肿、结构紊乱、明显肿胀变形;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ColⅠ、α-SMA mRNA的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BIL、TNF-α、IL-6和IL-1β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血清ALT、AST、TBIL、TNF-α、IL-6、IL-1β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细胞形状较为规则,细胞坏死减轻,肝小叶结构较完整,其中以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的大鼠治疗效果最佳;秋水仙碱组与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相比,肝小叶破坏和炎性因子浸润仍然存在,仅表现为破坏程度和数量减少,二者程度相当.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柴胡疏肝散各剂量组TGF-β1、ColⅠ、α-SMA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肝组织TGF-β1、ColⅠ、α-SMA mRNA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对早期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高剂量作用明显优于中、低剂量.
文献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
作者姓名:
杨武斌;唐金凤;米本中
作者机构:
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办公室,重庆 400039;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引用格式:
[1]杨武斌;唐金凤;米本中-.柴胡疏肝散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早期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09):1096-1102
A类:
B类:
柴胡疏肝散,四氯化碳诱导,治疗作用,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腹腔注射,橄榄油,蒸馏水,水灌,灌胃,CCl4,秋水仙碱,阳性对照,高剂量,雌雄,各半,连续给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E,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转化生长因子,TGF,胶原蛋白,Col,平滑肌,激动,动蛋白,SMA,大鼠血清,小叶,肝细胞,肝组织病理,病理损伤,细胞坏死,叶结构,较完整,炎性因子浸润,破坏程度
AB值:
0.1744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