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重庆市2015-2020年秋冬季PM2.5污染传输路径与潜在源贡献分析
文献摘要:
2015-2020年成渝地区各城市PM2.5浓度(国控点监测数据)下降显著,但重庆市、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且存在一定的传输影响关系.以重庆市为例,使用HYSPLIT模型计算了2015-2020年秋冬季PM2.5污染期间气流后向轨迹,利用轨迹聚类和潜在源贡献算法,分析了不同年份的PM2.5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PM2.5污染主要受西偏南方向(约占58%,长距离为主)、北偏西方向(约占26%,中距离为主)和南略偏西方向(约占16%,短距离为主)传输影响;川东北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对重庆市PM2.5污染传输贡献较为显著,6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和15%;不同年份的污染传输贡献差异明显,2015-2017年以川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24%),2018-2020年以川东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37%),川渝以外污染传输影响逐年减弱(平均贡献由33%降至5%).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重庆市与周边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城市群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是深化PM2.5污染防控的有效途径.
文献关键词:
PM2.5污染;传输路径;潜在源贡献;成渝地区;联防联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蒲茜;李振亮;曹云擎;蒋昌潭;张悦;高阳华;张卫东;翟崇治
作者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重庆401147;重庆市城市大气污染综合观测及防治重点实验室,重庆401147;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1147;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蒲茜;李振亮;曹云擎;蒋昌潭;张悦;高阳华;张卫东;翟崇治-.重庆市2015-2020年秋冬季PM2.5污染传输路径与潜在源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05):49-59
A类:
B类:
年秋冬,秋冬季,PM2,传输路径,潜在源贡献,贡献分析,成渝地区,川东北,东北城市,川南城市群,影响关系,HYSPLIT,后向轨迹,轨迹聚类,不同年份,输送特征,西偏,偏南,长距离,偏西,中距离,略偏,短距离,传输贡献,川渝,外污染,成渝双城经济圈,群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污染防控
AB值:
0.27362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