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胆道恶性狭窄的诊治进展
文献摘要:
胆道恶性狭窄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导致左右肝管主干、肝总管、胆总管压迫或侵犯,引发胆管狭窄,最终引起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的病变,其中胆管癌是胆道恶性狭窄较常见的原因.在诊断方面,临床上可使用高频探头的导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荟萃分析显示,经皮胆道内活检对诊断胆道恶性肿瘤具有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今年7月份,Gut发表最新研究结果,报道了胆汁游离DNA的二代测序可用于早期发现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常规检查中,MRCP结合增强CT也可以提高DBS诊断的准确性,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已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卫刚;谭雪娇
作者机构:
832099石河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卫刚;谭雪娇-.胆道恶性狭窄的诊治进展)[J].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2022(02):68
A类:
B类:
诊治进展,胆总管,压迫,胆管狭窄,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胆管癌,高频探头,导管内,超声检查,良性狭窄,荟萃分析,活检,胆道恶性肿瘤,Gut,二代测序,早期发现,常规检查,MRCP,DBS,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诊断价值
AB值:
0.3583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