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再论台湾造山带构造格架与演化过程
文献摘要:
台湾造山带是中新世晚期以来相邻菲律宾海板块往北西方向移动,导致北吕宋岛弧系统及弧前增生楔与欧亚大陆边缘斜碰撞形成的.目前该造山带仍在活动,虽然规模很小,但形成了多数大型碰撞造山带中的所有构造单元,是研究年轻造山系统的理想野外实验室,为理解西太平洋弧-陆碰撞过程和边缘海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本文总结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台湾造山带的诸多研究进展,讨论了其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过程.我们将台湾造山带重新划分为6个构造单元,由西至东分依次为:(1)西部前陆盆地;(2)中央山脉褶皱逆冲带;(3)太鲁阁带;(4)玉里-利吉蛇绿混杂岩带;(5)纵谷磨拉石盆地;(6)海岸山脉岛弧系统.其中,西部前陆盆地为6.5Ma以来伴随台湾造山带的隆升剥蚀形成沉积盆地.中央山脉褶皱逆冲带为新生代(57~5.3Ma)欧亚大陆东缘伸展盆地沉积物由于弧-陆碰撞受褶皱、逆冲及变质作用改造形成的.太鲁阁带是造山带中的古老陆块,主要记录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在欧亚大陆活动边缘形成的岩浆、沉积和变质岩作用.玉里-利吉蛇绿混杂岩带和海岸山脉岛弧系统分别为中新世中期(~18Ma)以来南中国海板块向菲律宾海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和弧前增生楔,其中玉里混杂岩中有典型低温高压变质作用记录,变质年龄为11~9Ma;岛弧火山作用的主要时限为9.2~4.2Ma.纵谷磨拉石盆地记录1.1Ma以来的山间盆地沉积.台湾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欧亚大陆边缘增生阶段(200~60Ma);(b)欧亚大陆东缘伸展和南中国海扩张阶段(60~18Ma);(c)南中国海俯冲阶段(18~4Ma);(d)弧-陆碰撞阶段(<6Ma).台湾弧-陆碰撞造山带是一个特殊案例,其弧-陆碰撞并不伴随着弧-陆之间的洋盆消亡,而是由于北吕宋岛弧及弧前增生楔伴随菲律宾海板块运动向西北方走滑,仰冲到欧亚大陆边缘,形成现今的台湾造山带.
文献关键词:
台湾造山带;弧-陆碰撞;南中国海俯冲;构造分区;北吕宋岛弧
作者姓名:
黄博宏;魏春景;季建清
作者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博宏;魏春景;季建清-.再论台湾造山带构造格架与演化过程)[J].岩石学报,2022(04):963-979
A类:
北吕宋岛弧,太鲁阁,玉里,18Ma,60Ma,南中国海俯冲
B类:
台湾造山带,构造格架,中新世,菲律宾海板块,北西,弧前,增生楔,欧亚大陆,大陆边缘,斜碰撞,碰撞造山带,山系,野外实验,西太平洋,边缘海,二十一世纪,构造单元划分,重新划分,西至东,前陆盆地,中央山脉,褶皱,蛇绿混杂岩带,纵谷,磨拉石,海岸山脉,5Ma,隆升剥蚀,沉积盆地,新生代,3Ma,东缘,伸展,沉积物,变质作用,造形,老陆,陆块,中生代,古太平洋俯冲,岩浆,变质岩,变质年龄,9Ma,火山作用,时限,2Ma,地记,1Ma,山间盆地,构造演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4Ma,6Ma,特殊案例,洋盆,消亡,板块运动,西北方,走滑,仰冲,冲到,构造分区
AB值:
0.2670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