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华南陆块东北部构造特征、成矿作用与动力学机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认识
文献摘要:
通常认为,华南陆块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沿江南造山带碰撞拼合而成,之后经历了陆内造山、洋壳俯冲等多期岩浆—构造活动.但因华南陆块所处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就目前华南陆块各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江南造山带深部构造特征及区域动力学意义等诸多地质问题争议颇多.本文依托地质调查项目和"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项目完成的8d和12g两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经过精细的数据处理,使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算法对TE+TM模式数据联合反演得到华南陆块东北部岩石圈尺度的二维电性剖面,并用ModEM三维反演代码对全阻抗张量数据反演获得了三维电性模型.对研究区内扬子地块东部、江南造山带以及华夏地块进行电性结构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存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碰撞镶嵌的构造表现,扬子地块已越过江南造山带,在江山—绍兴断裂位置与华夏地块挤压,形成江绍断裂等逆冲型深大断裂,从电性结构推测其现今仍然为活动断裂,但东北段块体之间的接触关系被上侵的地幔物质破坏,江绍、赣东北等断裂的深部结构已被剧烈改造,推测这种深部成矿热物质上涌是形成赣东北以金银矿种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深部动力原因;研究区东部华夏地块电性特征为高阻的上地壳以及被岩浆底侵而破坏的中下地壳,发育其中的屯溪—鹰潭—安远和上虞—大浦—政和断裂切割深度超过了50 km,为深大断裂构造.结合前人地表侵入岩填图结果,认为由于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华南陆块东部上地壳被严重破坏,从电性特征推断可能发生过大面积的板片重融,华夏地块东北部地壳相较于西南部厚度明显更小、后期改造严重,受到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热扰动更剧烈.
文献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华南陆块;江南造山带;接触关系;地幔物质上涌
作者姓名:
董基恩;叶高峰;魏文博;金胜;李玉龙;董小军;魏有宁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8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基恩;叶高峰;魏文博;金胜;李玉龙;董小军;魏有宁-.华南陆块东北部构造特征、成矿作用与动力学机制——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认识)[J].地质论评,2022(03):921-937
A类:
SinoProbe,TE+TM,ModEM
B类:
华南陆块,东北部,构造特征,成矿作用,动力学机制,自大,大地电磁测深,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华夏地块,沿江,江南造山带,拼合,陆内造山,洋壳俯冲,多期,构造活动,特殊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块体,接触关系,深部构造,地质问题,地质调查项目,深部探测,探测技术,8d,12g,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联合反演,演得,岩石圈,三维反演,代码,张量,数据反演,扬子地块,电性结构,结构研究,南段,地块碰撞,镶嵌,构造表现,越过,江山,绍兴,断裂位置,深大断裂,结构推测,活动断裂,北段,赣东北,深部结构,深部成矿,热物,金银,银矿,矿种,岩浆热液型,热液型矿床,电性特征,上地壳,岩浆底侵,下地壳,屯溪,鹰潭,安远,上虞,大浦,政和,切割深度,断裂构造,人地,侵入岩,填图,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严重破坏,西南部,后期改造,太平洋板块俯冲,热扰动,地幔物质上涌
AB值:
0.3416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