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天山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及其构造转换事件
文献摘要:
天山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和陆内构造活化过程,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造山带.基于近年研究进展,本文对伊犁、境内外中天山和南天山构造带前寒武纪基底、古生代沉积序列、多期陆缘弧岩浆岩和构造缝合带的变形变质特征、形成环境和年代学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梳理了天山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中的三次重要构造转换事件及其地质记录.①伊犁南北两缘、中天山、南天山和塔里木北缘,均发育中奥陶世—志留纪的大陆弧岩浆作用,伊犁北缘、南天山-塔里木北部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天山-塔里木北缘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从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的转换.②伊犁南、北两缘和中天山的早古生代岩层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普遍发生了强烈的韧性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上不整合覆盖有弱变形未变质的晚泥盆世—石炭纪火山-沉积地层;该区域不整合是哈萨克斯坦微大陆拼合事件在研究区的构造响应,也标志着准噶尔洋和南天山洋的俯冲方式在泥盆纪发生了由前进式(东太平洋型)向后撤式(西太平洋型)的构造转换,导致伊犁和中天山在晚泥盆世—石炭纪经历了伸展背景下的大陆弧岩浆作用,在南天山-塔里木北缘则形成了一系列弧后有限洋盆.③天山各构造单元及其边界缝合带中普遍发育晚石炭世逆冲推覆构造和二叠纪走滑韧性剪切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滑塌堆积和二叠纪后造山岩浆岩,指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了由汇聚造山向陆内构造的转换.这些构造转换事件是认识古亚洲洋各分支洋盆从初始俯冲、俯冲方式转换到俯冲终结过程的基础,也是探讨增生造山动力学的关键.
文献关键词:
天山造山带;增生造山作用;构造转换;大陆岩浆弧;板块俯冲;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博;宋芳;倪兴华;曹婷婷;刘珈硕;钟凌林;孙朝晨;孙雨欣;邓聚;李盈莹;朱鑫;刘洪升;何智远
作者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中国;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国;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国;比利时根特大学地质科学系,根特,9000,比利时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博;宋芳;倪兴华;曹婷婷;刘珈硕;钟凌林;孙朝晨;孙雨欣;邓聚;李盈莹;朱鑫;刘洪升;何智远-.天山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及其构造转换事件)[J].地质学报,2022(10):3514-3540
A类:
B类:
增生造山作用,构造转换,天山造山带,自新,新元古代,而复,俯冲增生,陆内,活化过程,伊犁,境内外,中天山,前寒武纪基底,沉积序列,多期,陆缘弧,岩浆岩,缝合带,形成环境,年代学,塔里木,北缘,中奥陶世,志留纪,大陆弧,岩浆作用,早古生代,沉积环境,明天,晚奥陶世,被动陆缘,岩层,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韧性变形,角闪岩,岩相,变质作用,未变,晚泥盆世,石炭纪,火山,哈萨克斯坦,拼合,构造响应,准噶尔,南天山洋,泥盆纪,东太平洋,后撤,西太平洋,伸展背景,有限洋盆,构造单元,晚石炭世,逆冲推覆构造,二叠纪,走滑,韧性剪切带,早二叠世,滑塌,后造山,山岩,向陆,古亚洲洋,换到,结过,大陆岩浆弧,板块俯冲,构造演化
AB值:
0.3166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