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分为非体外组[n=78,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OPCAB)]与体外组(n=72,采用CABG).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血管桥数、气管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近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肺不张.结果 非体外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体外组患者(P<0.05).术后3、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但非体外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体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但非体外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VEDD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LVEF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非体外组患者的LVEDD明显低于体外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体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组患者术后近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3%(4/78),低于体外组患者的15.28%(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CABG,OPCAB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术后转归,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状态、疼痛症状及心功能,降低患者术后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关键词:
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炎症反应;疼痛程度
作者姓名:
樊纪丹;朱鹏程;谢于峰;颜大亮;王凯航;沈锋
作者机构:
泰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江苏 泰州 2253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上海 200080
引用格式:
[1]樊纪丹;朱鹏程;谢于峰;颜大亮;王凯航;沈锋-.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及疼痛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10):1201-1206
A类:
B类:
围手术期,泰州市,上海交通大学,学医,CABG,术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surgery,OPCAB,手术指标,管桥,气管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炎症因子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肺不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转归,炎症状态,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推广,疼痛程度
AB值:
0.1804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