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类在国内外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其与常规的心肌损伤鉴别要点在于是否存在心肌细胞的缺血坏死[1],由于心肌细胞是一种长寿命细胞,再生能力相对较弱,使得保证MI后心肌细胞的活力和寿命变得尤为重要.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除细胞凋亡(apoptosis)之外另一种对细胞及生物体自身至关重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几乎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机制,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的存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度的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分解再循环蛋白质,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能量,用于细胞的更新和再生;细胞内的自噬通常维持在低水平,而饥饿、缺氧、营养缺乏等外界刺激都会使自噬增强,为代谢提供原料和能量,调节细胞功能[2].但过度的自噬也可能会分解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及功能正常的细胞器.所以心肌细胞自噬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活力和寿命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3].
文献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肌细胞自噬;活性氧;再灌注损伤
作者姓名:
孟凡伟;王坚;刘志平
作者机构:
010110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孟凡伟;王坚;刘志平-.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08):932-936
A类:
B类:
心肌梗死,后心,心肌细胞自噬,myocardial,infarction,MI,心肌损伤,长寿命,再生能力,autophagy,溶酶体,apoptosis,生物体,细胞程序性死亡,机体内环境,活起,细胞器,再循环,饥饿,营养缺乏,细胞功能,会分,再灌注损伤
AB值:
0.2333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