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缺血性脑卒中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方法 根据病程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急性亚组)40例及慢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慢性亚组)31例,并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十六碳一烯酸(C16:1)、十八碳一烯酸(C18:1)、十八碳二烯酸(C18:2)、α-十八碳三烯酸(α-C18:3)、γ-十八碳三烯酸(γ-C18:3)、二十碳一烯酸(C20:1)、二十碳四烯酸(C20:4)、二十碳五烯酸(C20:5)、ω-3-二十二碳五烯酸(ω-3-C22:5)、ω-6-二十二碳五烯酸(ω-6-C22:5)、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计算ω-6族(C18:2,γ-C18:3,C20:4,ω-6-C22:5)与ω-3族(α-C18:3,ω-3-C22:5,C20:5,C22:6)的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及急性亚组血清C18:2水平显著降低(Z=-1.990,Z=-2.559;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亚组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慢性亚组比较比较,急性亚组ω-6-C22:5与C22:6水平显著降低(Z=-2.064,Z=-2.603;均P<0.05),其余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及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6为截断值时,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对照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84,P<0.05;χ2=25.140,P<0.05;χ2=25.655,P<0.05),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ω-6/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8).以10为截断值时,急性亚组与对照组ω-6/ω-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3,P<0.05),卒中组与对照组、急性亚组与慢性亚组、慢性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99;χ2=1.046,P=0.306;χ2=0.318,P=0.573).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18:2、C22:6、ω-6/ω-3为主的特征性改变,检测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干预治疗.
文献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不饱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
作者姓名:
李娟;鞠洁旸;涂烨玲;孙高慧;张鹏;高俊风;吴晋
作者机构:
21001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引用格式:
[1]李娟;鞠洁旸;涂烨玲;孙高慧;张鹏;高俊风;吴晋-.缺血性脑卒中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2(01):30-34
A类:
B类:
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脑卒中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C16,C18,十八碳二烯酸,C20,碳四,二十碳五烯酸,C22,二十二碳六烯酸,截断值,早期干预,干预治疗,游离脂肪酸
AB值:
0.106629
相似文献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合并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倪俊;陈会生;陈国芳;纪勇;易飞;张卓伯;杨弋;吴晋;蔡学礼;邵蓓;王剑锋;刘雅芳;耿德勤;屈新辉;李晓红;魏琰;丁建平;吕桦;黄一宁;黄勇华;肖波;龚涛;崔丽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0016;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徐州 221009;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350;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萍乡 33705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哈尔滨 15000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长春 13002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11;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丽水 323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温州 325000;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大连 116033;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黄石 435000;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徐州 221006;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济南 250013;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衡水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安 71006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34;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北京 10000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8;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73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