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年龄≥75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2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的AMI患者197例,纳入合并CMD患者115例(58.4%)为研究对象,根据AMI发病时年龄分为≥75岁组20例和对照组(年龄<75岁)95例.收集2组基线资料,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整体长轴应变(GLS)、室壁运动评分(WMSI)、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以及心肌灌注指数(MPI).随访8(3,1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5岁组女性(50.0%vs 18.9%,P=0.00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比例明显升高(40.0%vs 15.8%,P=0.014),2组入院时Killip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2组LVEDD、LVEF、GLS、RWMA、WMSI及M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性别、Killip分级及NSTEMI后,≥75岁组患者再住院(OR=4.017,95%CI:1.255~12.861,P=0.019)、心力衰竭(OR=4.179,95%CI:1.296~13.470,P=0.017)及总MACE发生率(OR=2.594,95%CI:1.056~6.370,P=0.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MI后年龄≥75岁老年CM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与运动受损,但与年龄<75岁患者无差异.尽管如此,AMI后年龄≥75岁老年CMD患者远期MACE仍显著增加.
文献关键词:
心肌梗死;微循环;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岚;马玉良;王伟民;朱天刚;靳文英;赵红;曹成富;王静
作者机构: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和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岚;马玉良;王伟民;朱天刚;靳文英;赵红;曹成富;王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06):603-606
A类:
B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临床特点,远期预后,AMI,CMD,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成心,心肌声学造影,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体长,长轴应变,GLS,WMSI,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心肌灌注,灌注指数,MPI,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入院时,Killip,统计学差异,正性,再住院,心力衰竭,后年,左心收缩功能,尽管如此,冠状动脉疾病
AB值:
0.27882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