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次适宜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川优6203、宜香优2115和F优498等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再生稻次适宜区的隆昌和犍为设置播期试验,通过对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以及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综合评分等指标的分析,研究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食味品质受生态点、播期、品种及其互作共同调控.(2)在再生稻次适宜区,播期对不同品种食味品质的影响在不同生态点有差异,2年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滋味,以及2018年适口性和综合评分均表现为隆昌生态点显著低于犍为生态点.与常规播期相比,适当推迟播期能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改善适口性和滋味,进而提高综合评分,使食味品质更为接近再生稻.(3)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适口性和滋味与抽穗后20 d至成熟阶段的日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以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评分则与日均最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4)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隆昌生态点采用第3播期,犍为生态点采用第2、第3播期具有较好的综合评分且稳定性好.[结论]在确保水稻产量基础上,隆昌生态点在第3播期(5月初)进行播种,犍为生态点在第2播期(3月20日至25日)进行播种,可以使水稻灌浆结实期避开高温胁迫,改善杂交籼稻的食味品质,优质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川优6203与适当推迟播期结合效果更好.
文献关键词:
播期;再生稻;生态条件;食味品质;GGE双标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博;杨帆;秦琴;钟晓媛;李秋萍;曾玉玲;卢慧;陈勇;王丽;陶有凤;李娟;冯炳亮;任万军;邓飞
作者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 611130;犍为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犍为 614400;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四川隆昌 6421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博;杨帆;秦琴;钟晓媛;李秋萍;曾玉玲;卢慧;陈勇;王丽;陶有凤;李娟;冯炳亮;任万军;邓飞-.播期对再生稻次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2(01):36-50
A类:
B类:
再生稻,适宜区,杂交籼稻,食味品质,种植结构调整,优质栽培,实践依据,隆昌,犍为,播期试验,稻米,蛋白质含量,含量测定,米饭,气味,适口性,滋味,综合评分,受生,生态点,同调,不同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推迟,迟播,灌浆,结实期,避开,开高,高温胁迫,高直链淀粉,抽穗,成熟阶段,日均,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分则,最低温度,GGE,标图,保水,水稻产量,月初,播种,生态条件
AB值:
0.2258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