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用于神经机器翻译的浮栅型PN共混光电突触晶体管
文献摘要:
具有编码器-解码器框架的神经机器翻译被认为是未来机器翻译的一种主要框架.然而,由于多种语言融合和新词不断涌现,目前大多数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解码器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导致系统功耗过高.本研究首先展示了具有两种不同捕获机制的多级光敏混合半导体光电突触晶体管(MOST),它在480-800 nm波长范围的光照下表现出8种稳定且易于区分的状态和突触行为,且均具备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等突触性能.此外,本研究首次将神经形态器件应用在神经机器翻译领域,成功制作了基于MOST的光解码器模型,显著简化了传统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结构.并且作为一种多级突触器件,MOST可以进一步减少器件数量,在光照下简化编解码模型的结构.这项研究首先将神经形态器件应用于神经机器翻译,并提出了一种多级突触晶体管作为解码模块的基础单元,为打破机器翻译的瓶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张翔鸿;李恩龙;俞衽坚;何立铧;余伟杰;陈惠鹏;郭太良
作者机构:
引用格式:
[1]张翔鸿;李恩龙;俞衽坚;何立铧;余伟杰;陈惠鹏;郭太良-.用于神经机器翻译的浮栅型PN共混光电突触晶体管)[J].中国科学:材料科学(英文),2022(05):1383-1390
A类:
B类:
神经机器翻译,浮栅,PN,共混,光电突触,突触晶体管,编码器,解码器,多种语言,语言融合,新词,翻译系统,导致系统,功耗,光敏,MOST,照下,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神经形态器件,器件应用,光解,件数,编解码,基础单元
AB值:
0.2770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