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因组信息指导下海参共附生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嗜氮酮类化合物的挖掘
文献摘要:
目的 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分子遗传操作技术深入挖掘海参共附生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探析其生物合成基因簇中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 基于前期P.sclerotiorum SD-36的基因组信息,利用antiSMASH预测了 1条具有合成嗜氮酮类化合物潜力的双PKS基因簇.针对该簇中1个锌指转录因子PsAzal构建了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强启动子pgpdA的转录因子基因过表达盒,转化 P.sclerotiorum SD-36原生质体后,经过抗性筛选及PCR验证获得阳性转化子OE∷PsAza1.发酵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变化并通过qRT-PCR验证基因簇核心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OE∷PsAza1的多种次级代谢产物产量增加,其中2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数据鉴定为活性嗜氮酮类isochromophilone Ⅵ和sclerotiorin C,其产量较野生型分别增加了约6倍和4.5倍.qRT-PCR检测该簇中2个聚酮合酶基因及Psazal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示上调60~80倍.结论 首次明确P.sclerotiorum SD-36的双PKS基因簇编码活性嗜氮酮类化合物,且转录因子PsAza1正向调控该簇核心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化合物产量.研究结果为P.sclerotiorum SD-36中化合物isochromophilone Ⅵ和sclerotiorin C的生物制备及调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文献关键词:
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双 PKS 基因簇;转录因子过表达;isochromophilone Ⅵ;sclerotiorin C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红;殷欣;孟庆洲;曲昆玉;刘海溶;吴清华;杨梦;赵丽娅;戴美学;夏雪奎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红;殷欣;孟庆洲;曲昆玉;刘海溶;吴清华;杨梦;赵丽娅;戴美学;夏雪奎-.基因组信息指导下海参共附生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D-36嗜氮酮类化合物的挖掘)[J].中国海洋药物,2022(04):1-11
A类:
PsAzal,pgpdA,PsAza1,isochromophilone,sclerotiorin,Psazal,转录因子过表达
B类:
基因组信息,下海,海参,附生,Penicillium,sclerotiorum,氮酮,酮类化合物,分子遗传,遗传操作技术,生菌,菌核青霉,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转录调控因子,antiSMASH,PKS,锌指,潮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基因过表达,表达盒,原生质体,抗性筛选,阳性转化子,OE,发酵培养,HPLC,产物变化,qRT,核心基因,转录水平,个化,野生型,聚酮合酶,酶基因,生物制备,调控研究
AB值:
0.26263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