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构建及其中药活性成分跨膜转运研究
文献摘要:
构建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研究.该芯片模型由垂直交叉的两层通道及单层聚碳酸酯膜组成,采用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能模拟血管剪切应力.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芯片上细胞生长状态,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在动态培养下细胞间黏附连接蛋白结构完整;考察该芯片模型对荧光示踪剂和3种模型药物的渗透性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荧光示踪剂和模型药物的渗透性与文献报道一致,芯片上P-gp表达和功能正常,表明该血脑屏障芯片模型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功能.将构建成功的芯片模型应用于6种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评价,采用HPLC-MS/MS法测定跨膜转运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得各成分的Papp结果.延胡索甲素Papp为(4.51±1.90)×10-7cm·s-1、延胡索乙素Papp为(9.10±6.59)×10-7cm·s-1、欧前胡素Papp为(9.38±2.53)×10-7 cm·s-1,而异欧前胡素、黄芩苷和绿原酸浓度低于定量限,推测其在芯片模型上渗透性较低.本研究成功构建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屏障功能更加完善且更接近生理环境,有望作为一种新的体外药物渗透性评价工具.
文献关键词:
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中药活性成分;药物渗透性;表观渗透系数
作者姓名:
施艺玮;蔡颖;何晓莉;洪战英;柴逸峰
作者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上海200433;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施艺玮;蔡颖;何晓莉;洪战英;柴逸峰-.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的构建及其中药活性成分跨膜转运研究)[J].药学学报,2022(03):802-808
A类:
黏附连接蛋白
B类:
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中药活性成分,跨膜转运,直交,两层,聚碳酸酯,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剪切应力,过活,细胞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细胞生长,生长状态,动态培养,蛋白结构,荧光示踪,示踪剂,糖蛋白,gp,表达和功能,结构和功能,模型应用,HPLC,药物浓度,Papp,延胡索甲素,7cm,延胡索乙素,异欧前胡素,黄芩苷,绿原酸,酸浓度,定量限,屏障功能,加完,药物渗透性,评价工具,表观渗透系数
AB值:
0.2837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