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民族药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文献摘要:
民族药刺梨根茎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验证其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该文以民族药新鲜刺梨根茎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NO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刺梨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刺梨苷(1)、野蔷薇苷(2)、蔷薇酸(3)、β-D-glucopyranosyl-(2a→1b)-2a-O-β-L-arabinopyranosyl-(2b→1c)-2b-O-β-L-arabinopyranosyl-(2c→1d)-2c-O-β-L-arabinopyranosyl-(2d→1e)-2d-O-β-L-arabinopyranosyl-(2e→1f)-2e-O-β-L-arabinopyranoside(4)、儿茶素(5)、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6)、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7)、委陵菜酸(8)、桦木酸(9)、spinosic acid(10)、arjunic acid(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α-tocopherol(14)、正二十六烷(15).其中化合物4、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对其中的化合物1-7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7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1-7在抗炎作用上表现出较好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5.07、24.56、17.65、9.87、16.67、40.83、34.98μmol·L-1(阳性对照地塞米松为22.46μmol·L-1),其中化合物3、4、5的活性优于地塞米松.该研究结果阐明了刺梨根茎中的三萜类、鞣花酸类、黄酮类和寡糖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并验证了刺梨根茎的民间抗炎功效.
文献关键词:
民族药;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炎活性
作者姓名:
梁勇;李良群;王丽;周浪;杨小生
作者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14;贵州医科大学 药学院,贵阳5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勇;李良群;王丽;周浪;杨小生-.民族药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J].广西植物,2022(09):1531-1541
A类:
刺梨根茎,arabinopyranoside,methylellagic,rhamnopyranoside,spinosic,arjunic
B类:
民族药,抗炎活性,活性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分离纯化,NMR,波谱,谱数据,脂多糖,LPS,小鼠巨噬细胞,RAW,炎症模型,乙醇提取物,个化,野蔷薇,glucopyranosyl,2a,1b,arabinopyranosyl,2b,1c,2c,1d,2d,1e,2e,1f,儿茶素,acid,xylopyranoside,委陵菜,桦木酸,谷甾醇,胡萝卜苷,tocopherol,二十六,体外抗炎,剂量依赖,依赖关系,抗炎作用,IC50,阳性对照,地塞米松,三萜类,鞣花酸,酸类,黄酮类,寡糖类,糖类化合物,有效成分,分离鉴定
AB值:
0.278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