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革命风潮转换中的文学与"汉字"问题——《秋夜》"棗"字释义
文献摘要:
在《语丝》初刊的《秋夜》版本中,当下通行的简体"枣"字原为"棗",其"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句法乃"拆字造句"的游戏笔墨.在《秋夜》第四段,鲁迅对"棗树"进行了密集而复沓的书写,并在"语言反刍"中将其锤炼成具有实感的诗学物象.但生成的"棗树"并未融汇于"秋夜"整体的意境,反而对"秋"及其背后的诗学予以彻底颠覆."棗树"最终定格为与"荆棘"呼应的"刺"的形象,由它所表征的"自我"既呼应着"大革命"时期激进青年群体对"刺的文学"的追求,又复现着鲁迅自身在晚清"民族革命"时期"争天拒俗"的"摩罗诗力".
文献关键词:
《秋夜》;《野草》;枣树;汉字;文学革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哲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哲-.革命风潮转换中的文学与"汉字"问题——《秋夜》"棗"字释义)[J].文学评论,2022(02):112-119
A类:
B类:
风潮,汉字,秋夜,释义,语丝,初刊,简体,字原,原为,一株,枣树,句法,拆字,造句,游戏笔墨,第四段,鲁迅,而复,反刍,锤炼,炼成,实感,诗学,物象,融汇,意境,定格,荆棘,呼应,大革命,激进,青年群体,复现,晚清,摩罗诗力,野草,文学革命
AB值:
0.5815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