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自我与身体:郭沫若早期写物诗的"抒情"与"物质性"
文献摘要:
郭沫若早期诗歌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写物模式:以《梅花树下醉歌》为代表的"抒情写物诗"模式和以散文诗《女尸》为代表的"身体书写"模式.前者表面上引用英国浪漫派写物诗的形式,却因为"抒情"因素极端化而忽略了物象的物质性因素,物象直接成为象征、表达情感,这背后是郭沫若"唯我论"的诗人主体.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郭沫若对雪莱诗学及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后者则是受到日本现代文学和自身"解剖室"经验的影响,形成的恶美和精细化等特征,背后是唯美—颓废主义影响下的另一种强调"认知"的诗人主体.这两种模式既创造了早期新诗在胡适以外的写物范式,也对新诗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郭沫若;写物诗;抒情;浪漫主义;身体抒写;唯美—颓废主义
作者姓名:
王玮旭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玮旭-.自我与身体:郭沫若早期写物诗的"抒情"与"物质性")[J].现代中文学刊,2022(02):92-99
A类:
写物诗,醉歌,解剖室,身体抒写
B类:
郭沫若,抒情,物质性,截然不同,梅花,花树,树下,散文诗,女尸,身体书写,浪漫派,极端化,物象,唯我论,诗人主体,雪莱,诗学,浪漫主义,误读,现代文学,唯美,颓废主义,两种模式,早期新诗,胡适
AB值:
0.3522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