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南北朝儒家讲经与撰疏之再检讨
文献摘要:
义疏学之出现,既是儒家经学之重要阶段,亦是佛教解经学一重要环节.其实"疏"之名号,其起源当是"条分陈述",而非牟润孙所谓讲经记录,儒家已有用其名义者.至于儒家讲经,已有念诵经文、都讲论难等事;而讲经后撰集解释,亦出现在皇家讲儒经中.凡此种种,皆在佛教讲经流行于中国之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争论谁先谁后.佛教讲经,在印度有其传统,及到中国,义学僧人讲经,须以其仪轨与中国固有之讲经仪轨相格量.佛教解经之义疏,固为印度佛学与儒家传统解经学融合之产物;而儒家南朝以后之义疏学,亦汉晋解经学与佛教义疏学激荡之结果.
文献关键词:
义疏学;儒家;佛教;讲经仪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谷继明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谷继明-.南北朝儒家讲经与撰疏之再检讨)[J].孔子研究,2022(06):33-43
A类:
佛教解经学,讲经仪轨
B类:
南北朝,检讨,义疏学,儒家经学,名号,当是,陈述,名义,至于,念诵,诵经,经文,讲论,论难,集解,皇家,儒经,凡此种种,义学,学僧,僧人,固为,佛学,儒家传统,传统解,南朝,汉晋,教义,激荡
AB值:
0.3406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