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活跃性和社会性对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考察群体中不同的个性组成对鱼类集群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选取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依次测定其活跃性和社会性,随后分别根据活跃性和社会性的高低分为高、低和混合活跃性(或社会性)鱼群,考察鱼群中不同个性组成对集群时的整体运动特征以及每尾鱼的个体运动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华倒刺鲃的个性特征稳定且个体间变异较大;(2)高活跃性鱼群的运动时间比和速度同步性均大于低活跃性鱼群,而混合鱼群位于二者之间且与两个同质性鱼群均无显著差异;高社会性鱼群速度同步性显著小于低社会性和混合社会性鱼群,而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活跃性特征与集群运动时每尾鱼的运动特征(速度及其同步性等)相关,社会性特征不仅与上述运动特征关联,还与凝聚力大小(距鱼群质心距离)相关.研究表明:(1)鱼群的活跃性和社会性组成均对集群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内在机制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就活跃性而言,群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群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决定(平均决定机制);就社会性而言,少数低社会性成员对鱼群的运动水平表现有着主导作用(少数决定机制);(2)实验鱼的活跃性在集群行为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留,可能是其平均决定机制的基础;实验鱼的社会性和集群时凝聚力的关联可能是其少数决定机制的原因.中华倒刺鲃稳定的个性变异、个性组成与鱼群运动特征的密切关联及其内在机制的复杂性可能有利于该物种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完成不同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个性;集群行为;异质性鱼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翔;付成;肖玲韬;樊捷;付世建
作者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进化生理与行为学实验室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翔;付成;肖玲韬;樊捷;付世建-.活跃性和社会性对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08):3206-3215
A类:
异质性鱼群
B类:
活跃性,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鱼类,内在机制,Spinibarbus,sinensis,幼鱼,实验对象,运动特征,个性特征,运动时间,同步性,同质性,群速度,集群运动,特征关联,质心距离,成均,截然不同,运动状态,决定机制,运动水平,水平表现,下完,生态意义
AB值:
0.2131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