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生态学报》
本刊是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动物生态、植物生态、微生物生态、农业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土壤生态、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景观生态、区域生态、化学生态、污染生态、经济生态、系统生态、城市生态、人类生态等生态学各领域的学术论文;特别欢迎能反映现代生态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原创性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生态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新书评介和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4.06
国内刊号:11-2031/Q
国际刊号:1000-0933
♦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 专论与综述 问题讨论 研究简报 学术信息与动态
♦ 获奖情况: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主编:王如松
电话:010-62941099
邮编:100085
邮箱:shengtaixuebao@rcees.ac.cn
地址: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ecologica.cn/

 (202305期)

3、出刊时间:半月刊,每月出版两期。

2023410日星期一

                                        


《生态学报》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生态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报道生态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性学术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工作者,探索生态学奥秘,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生态学科研人才和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及研究综述,还设有问题讨论、学术信息与动态及书评等。

本刊特别声明:

默认所投本刊稿件的全体作者及著作权单位都知情文章全部内容,并同意作为本文作者及著作权单位投稿本刊。

1.来稿请用word保存文件,要求作者投稿专投本刊,坚决反对一稿两投、抄袭和参考文献标注不清等侵犯著作权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发现,即刻拒稿,并通报作者单位和国内外本领域相关期刊严惩。

2. 本刊不接收本科生或硕士生作为第一作者的综述来稿。

3. 本刊不接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为学生(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来稿

4.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文章请投稿本刊的学术信息与动态栏目,不能作为综述投稿。

5.图、表、参考文献的制作与形式请完全遵照本刊的编辑规范(见网站的模板或参考最近刊出的文章)。

6.《生态学报》中文版只接收中文投稿,高水平的不少于500个英文词的详细英文摘要(综述性文章除外)。文章长度一般控制在:综述文章不超过10个排版面,研究论文不超过8个排版面。每篇文章在中、英文摘要里必须明确给出该文的创新点1-2个,详细阐述研究方法和所得的研究结果,摘要中不可引用参考文献以体现原创性。

7.来稿一经采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提供发票),并向作者支付稿酬,赠送当期纸质版2本。

8.投稿力求文笔简炼,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字迹清楚,简化字规范。采用宋体五号字,1.5倍行间距。正确使用物理量法定计量单位,被废弃和混淆的单位符号禁止使用,如:M(摩尔浓度)、ppmppbcal(卡)等都禁止使用。文字叙述、图、表要避免重复。英文摘要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摘要学术内容及关键词。

9.所投文章格式为:题名(20字以内为宜),作者名,单位名,中文摘要(含关键词),英文摘要(含关键词),引言,正文,致谢(择主要内容),参考文献。 首页脚注添加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和通讯作者。

10.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1.11.1.11.21.2.222.1…2.2…,编排。

11.正文一般包括:引言(不单列标题,一般不超过300字),实验方法,结果, 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请参考本刊最新一期文献著录格式写作)等部分。

12.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须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国际变量的单位符号;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并在文内相应处加括号指示出图几,以示与图片呼应。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 (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n(不可图1-1,图3-2等形 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插图线条务求准确光滑,图内文字简明。二维坐标图请不要画成方框图。照片务必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图的大小 为:半栏图<75 mm,120 mm<通栏图<150 mm。地图确保不能存在边界不清或有地域标注缺失等政治问题,不准确者不可盲目投稿。

建议在不影响对文章科学性阅读理解的前提下,尽量使用黑白图,以降低发表费的成本。但切勿在影响科学表达和阅读的情况下使用黑白图。请作者确认使用,以不影响文章的同行评议结果。一旦采用彩图或黑白图后再无机会更改,以保证刊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13.请标明文内的拉丁文、易混淆的大小写字母、上下角标等。

14.外文学术名词术语的译名用通用译名。如目前尚未确定而由作者译出的新术语,在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文。严禁把英文词的缩写随意当作英文翻译使用,必须正确使用变量符号和国际单位符号,包括大小写和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注。

15.参考文献择主要者列入,对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本领域经典文章、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本刊曾发表过的相关文章应给予充分地引用。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编排序号,并标在文字的右上角方括号内(详见网站模版)。参考文献使用中英文混排顺序编码制,确保文内标注序号和文后参考文献顺序号一一对应,不缺条,不错位。

特别注意,正文内参考文献按顺序号标注在文字右上角时,一旦是连续文献号请一定确认使用一字线符号“—”,如:“……对多样性造成影响[15—23]” 注意这里不能标为[15-23]

16.物理量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请参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17.篇首页脚注内容包括:基金名称和基金项目号(省部级及以上的基金资助)要齐全,项目数不可超过3个,明确给出通讯作者e-mail,注意给出的e-mail要与文中标注的通讯作者的完全对等。

18致谢部分放到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择主要者列入,不可包罗万象把非学术内容的帮助、支持等写入致谢。

19. 作者署名要求第一作者唯一、通讯作者唯一。

20.请您推荐与您投稿研究内容相关的专家若干名,并注明专家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邮编,以便同行评议时参考或丰富《生态学报》审者库。

21.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不可少于30篇,研究综述参考文献不可少于50篇。

22. 稿件全文需要编辑行号,以便审稿意见标注。

最后,请登录生态学报网站www.ecologica.cn投稿,在此特别提示:登录网站的投稿作者一定要与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保持一致,若发现不一致者,初审时不给任何理由直接做退稿处理。

23. 本刊数据存缴共享政策:本刊鼓励论文作者提交论文关联数据进行公共保存,保障论文结论可验证、可重用,提高论文可信度,维护论文作者学术声誉。论文关联数据是指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放等产生的用于支撑学术论文发表的数据,以及通过观测检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法取得并用于形成论文图表、支撑论文研究结论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本刊推荐的数据存储库为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 Data BankScienceDB)。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