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型免疫治疗时代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治疗时代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29例IgD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疗效,特别是新药和新型免疫治疗的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岁,<65岁20例(69.0%);合并肾功能损害12例(41.4%),合并髓外侵犯6例(20.7%)。所有患者一线应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2.8%(24/29)。21例复发难治患者中,二线及以上方案选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12例,其中9例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选择新药达雷妥尤单抗治疗5例,其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CR)。29例患者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95%
CI 17~79个月),一线治疗后中位PFS时间为9个月(95%
CI 3~15个月),二线治疗后中位PFS时间为11个月(95%
CI 1~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T治疗是复发难治IgD型MM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HR=0.094,95%
CI 0.019~0.473,
P=0.004)。
结论:IgD型MM发病年龄较低,合并肾功能损害多见,髓外侵犯发生率较高;一线应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复发难治患者接受CAR-T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
文献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D;免疫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琼;王莹;朱锋;程海;闫志凌;齐昆明;桑威;李德鹏;李振宇;徐开林;孙海英
作者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徐州 221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琼;王莹;朱锋;程海;闫志凌;齐昆明;桑威;李德鹏;李振宇;徐开林;孙海英-.新型免疫治疗时代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22(07):407-411
A类:
B类:
免疫治疗,IgD,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预后,预后影响因素,MM,徐州,大学附属医院,新药,Kaplan,Meier,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Cox,比例风险模型,肾功能损害,髓外,外侵,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复发难治,方案选择,嵌合抗原受体,CAR,部分缓解,VGPR,达雷妥尤单抗,完全缓解,CR,一线治疗,二线治疗,独立保护,保护因素,发病年龄,近期疗效,缓解率,免疫球蛋白,免疫疗法
AB值:
0.26216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