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探索潜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49例晚期NSCLC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粒淋比(NLR)和乳酸脱氢酶(LDH)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49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22例,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8.6%,疾病控制率(DCR)为73.5%.至随访截止时间,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7个月(95%CI:4.6~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9个月(95%CI:4.7~21.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HR=3.020,95%CI:1.539~5.925,P=0.001)和OS(HR=2.403,95%CI:1.157~4.990,P=0.019)的独立预后因素.35例患者发生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为疲劳、皮疹、恶心、腹泻、高血压等.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4/49),分别为腹泻1例、肺炎1例、肝功能损伤1例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NSCLC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治疗前外周血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筛选能从该治疗方案中获益的潜在人群.
文献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乳酸脱氢酶;总生存期
作者姓名:
邱鲁鹏;赵晓;刘茗露;杜思成;焦顺昌
作者机构: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100853 北京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邱鲁鹏;赵晓;刘茗露;杜思成;焦顺昌-.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2(05):411-418
A类:
B类:
L1,抗血管生成药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NSCLC,预后相关因素,我院,生存情况,粒淋比,NLR,乳酸脱氢酶,LDH,生存预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截止时间,全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Cox,独立预后因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皮疹,恶心,肝功能损伤,中性粒细胞减少,抗血管生成治疗
AB值:
0.1942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