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隐私权保护的民法转向与刑法因应
文献摘要:
隐私权是重要的人格权,必须立法保护.在我国《民法典》编纂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部门法为核心的隐私权保障体系.《民法典》沿用《民法总则》的保护模式,将隐私权从名誉权中脱离出来,与个人信息权并列为独立一节.民法对隐私权保护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刑法的隐私权保护.在刑法中,隐私权的独立法益地位尚未呈现,涉及隐私权法益的保护采取依托于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等法益的间接保护,可能导致隐私权法益保护的不周延和错位.鉴于民法承认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和刑法隐私权间接保护的困境,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应着眼于风险控制.刑法需要探寻隐私权直接保护的新路径,以便构建我国隐私权全面保护体系.
文献关键词:
隐私权;独立法益;刑民一体化;直接保护;间接保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小彪;黄玉梅
作者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渝北401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小彪;黄玉梅-.隐私权保护的民法转向与刑法因应)[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86-98
A类:
独立法益,刑民一体化
B类:
隐私权保护,法因,因应,人格权,立法保护,民法典,编纂,部门法,隐私权保障,沿用,民法总则,保护模式,名誉权,个人信息权,并列,一节,间接保护,法益保护,不周延,承认,立地,刑法保护,风险控制,直接保护,全面保护,保护体系
AB值:
0.230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