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发生VTE的高危人群。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症状性VTE诊断标准分为VTE组(n=45例)和非VTE组(n=161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VTE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构建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评估能力,并以术后实际发生结果为金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两组在BMI、VTE史、是否有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使用、D-二聚体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IPC使用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保护性因素。VTE风险评估模型的AUC值为0.913(95%CI为0.869~0.974,P=0.004);当Y的最佳临界值为2.85时对VTE发生风险具有评估价值,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9.4%,约登指数为0.761。以术后实际发生VTE为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诊断准确度为92.7%(191/206),灵敏度为80.0%(36/45),特异度为96.3%(155/161)。结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风险评估模型对于VT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良好的适用性。
文献关键词:
肝切除术;静脉血栓栓塞;临床分析;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贤;兰春斌;胥彬;徐竹林;宋正宇
作者机构:
611530 四川邛崃,四川省人民医院邛崃医院(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普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贤;兰春斌;胥彬;徐竹林;宋正宇-.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2(03):319-322
A类:
B类:
肝切除术,术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VTE,高危人群,诊断标准,标准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能力,实际发生,金标准,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二聚体,发生症状,保护性因素,最佳临界值,发生风险,评估价值,约登指数,诊断准确度,预测价值,临床分析
AB值:
0.1372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