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头高位对aSAH患者术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头高位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后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aSAH术后患者,依次将床头抬高0°、10°、20°、30°、40°,每种体位保持15 min,待稳定后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计算出相应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并收集患者的预后相关指标,包括压力性损伤、住院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在床头抬高0°、10°、20°、30°、40°时,颅内压分别为(17.76±5.54)、(16.77±5.58)、(15.94±5.85)、(14.94±5.26)、(14.35±5.33)mmHg(1 mmHg=0.133 kPa),脑灌注压分别为(79.31±12.08)、(80.17±10.07)、(81.94±11.96)、(81.92±12.48)、(82.53±12.30)mmHg,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7.07±11.17)、(96.94±9.43)、(97.88±10.57)、(96.86±11.56)、(96.87±10.89)mmHg。头高位从0°增加到30°时,颅内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01,P=0.050,P=0.033),但在30°与4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头高位从0°增加到40°时,脑灌注压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随着头高位角度的增高并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患者在不同头高位下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ICU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结论:对aSAH术后患者,床头抬高至30°~40°是控制颅内压升高、保证有效脑灌注压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性体位。对初始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床头抬高至40°可降低颅内压,且无需担心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高位;颅内压;脑灌注压
作者姓名:
曹炜;王翠雪;徐珊珊;袁媛;张琳琳;周建新
作者机构:
10007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引用格式:
[1]曹炜;王翠雪;徐珊珊;袁媛;张琳琳;周建新-.不同头高位对aSAH患者术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2022(02):121-125
A类:
B类:
头高位,aSAH,脑灌注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我院,重症医学科,术后患者,床头抬高,后记,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压力性损伤,住院病死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压分,mmHg,kPa,收缩压,舒张压,生命体征,ICU,住院期间,颅内压升高,治疗性,担心
AB值:
0.1415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