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拔除引流管后高热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出现高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146例神经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临床资料。按拔除引流管后24 h内是否出现体温≥39 ℃将患者分为高热组和非高热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结局,基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高热组和非高热组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匹配后队列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诊断、合并症、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GCS评分、引流管留置天数和留置位置、拔除引流管前微生物培养结果、拔除引流管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及临床结局,主要临床结局为住院病死率,次要临床结局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结果:① 146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中28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高热,高热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明显低于非高热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非高热组。②基于GCS评分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各得2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GCS评分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诊断以脑出血为主〔53.6%(30/56)〕。高热组患者脑室引流管留置比例和腰椎穿刺比例均明显高于非高热组〔32.1%(9/28)比7.1%(2/28),25.0%(7/28)比0(0/28),均
P<0.05〕,但引流管留置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热组拔除引流管前1 d WBC〔×10
9/L:13.0(9.5,15.2)比11.5(8.8,13.3)〕、拔除引流管后NEU%〔0.892(0.826,0.922)比0.843(0.809,0.909)〕及引流液或引流管尖端培养阳性率〔7.1%(2/28)比0%(0/28)〕均较非高热组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拔除引流管前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血流感染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结局方面,与非高热组比较,高热组ICU住院天数显著延长〔d:17.0(8.0,32.3)比8.5(1.0,16.8),
P<0.05〕,住院病死率显著升高〔35.7%(10/28)比10.7%(3/28),
P<0.05〕。高热组患者住院期间耐碳青霉烯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高热组〔32.1%(9/28)比3.6%(1/28),
P<0.05〕。
结论:神经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出现高热可显著延长其ICU住院时间、增加住院病死率;其原因可能与留置颅内引流管继发感染及拔除时造成细菌颅内扩散,以及引流管导致颅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
文献关键词:
高热;神经外科;引流管;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薄世宁;郑佳佳;奚晶晶;赵志伶;么改琦;郑波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 10003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薄世宁;郑佳佳;奚晶晶;赵志伶;么改琦;郑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拔除引流管后高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2(10):1072-1075
A类:
B类:
神经外科术后,术后患者,拔除引流管,高热,危险因素分析,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留置引流管,临床结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倾向性评分匹配,合并症,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引流管留置,微生物培养,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住院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脑出血,脑室引流,腰椎穿刺,位置比,10
,引流液,尖端,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流感染,局方,住院期间,耐碳青霉烯,细菌培养,颅内,内引流管,继发感染,内扩散,多重耐药细菌,细菌感染,染有
AB值:
0.18284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