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对膈肌麻痹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和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上肢骨折手术的小儿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25%罗哌卡因0.3 mL/kg组(L组,21例)和0.25%罗哌卡因0.5 mL/kg组(C组,22例),基础麻醉后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阻滞前(T1)、阻滞后10min(T2)和阻滞后30min(T3)患儿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T1、T3时双侧膈肌移动度.结果 与T1相比,T3时2组患儿分钟通气量均增加(P<0.05),阻滞侧膈肌移动度显著降低(P<0.05),对侧膈肌移动度明显增加(P<0.05).与T2相比,T3时C组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增加(P<0.05),L组患儿呼吸频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L组患儿膈肌麻痹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0.3 mL/kg用于2~7岁小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可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膈肌麻痹
作者姓名:
郝伟;陈培章;钟海莲;录亚鹏;刘洋;石翊飒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引用格式:
[1]郝伟;陈培章;钟海莲;录亚鹏;刘洋;石翊飒-.不同容量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对膈肌麻痹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9):24-28
A类:
B类:
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小儿,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膈肌麻痹,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效果,上肢骨折手术,基础麻醉,10min,30min,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膈肌移动度,对侧,麻醉效果
AB值:
0.1369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