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GGT)的临床病理特点、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GG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并与胃间质瘤(GST)、异位胰腺(HP)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0例GGT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合并腹胀1例、便血1例;恶心、嗳气1例;反酸、烧心1例;1例于体检时发现,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0.5~15个月,中位时间为9个月.病灶位于胃体5例,胃窦5例,病灶最长径10~150 mm,平均(30.80±42.24)mm,病灶最厚径8~45 mm,平均(20.60±10.62)mm.9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圆形实性团块突向胃腔,边缘清晰、光滑,表面均无溃疡,周围均未见侵犯征象和增大淋巴结,1例表现为不规则肿块突破胃壁侵犯肝脏,边缘不清,内见坏死.增强后5例强化不均匀,5例强化均匀,其中6例出现中心充填样强化;6例呈渐进性强化,3例呈减退性强化,1例呈持续性强化;9例呈明显强化,1例呈中度强化.动脉期CT值与同层面腹主动脉CT值的比值平均为0.41±0.12,静脉期CT值与同层面腹主动脉CT值的比值平均为0.82±0.20.结论 GGT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大部分为良性,CT表现多为胃窦部黏膜下单发软组织肿块,腔内型生长多见,黏膜多光整,增强多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增强双期病灶CT值与同层面腹主动脉CT值的比值较大.在胃黏膜下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GGT的可能性,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文献关键词:
胃;血管球瘤;计算机体层成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文鹏;李莉明;韩懿静;赵慧萍;王睿;朱兵兵;高剑波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文鹏;李莉明;韩懿静;赵慧萍;王睿;朱兵兵;高剑波-.胃血管球瘤的临床影像分析与鉴别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07):1113-1117
A类:
B类:
血管球瘤,影像分析,鉴别诊断,GGT,临床病理特点,病理组织学,影像资料,胃间质瘤,GST,异位胰腺,HP,腹痛,腹胀,便血,恶心,嗳气,反酸,烧心,中位时间,胃体,长径,团块,胃腔,征象,淋巴结,肿块,胃壁,充填,渐进性,减退,动脉期,腹主动脉,发于,中老年女性,胃窦部,下单,单发,发软,软组织,内型,光整,胃黏膜下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
AB值:
0.3768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