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与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CT征象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9月江苏省滨海人民医院诊治的117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将GIST患者分为GST组(83例)和SIST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T征象和病理学特征.结果:83例GST患者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等,部分患者出现黑便或便血等,其中原发于胃底55例,胃体26例,胃窦2例;34例SIST患者主要表现为黑便或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其中原发于十二指肠7例,空肠21例,回肠6例.GST组肿瘤直径<2 cm者占比明显高于SIST组[48.2%(40/83)vs 20.6%(7/34),χ2=7.647,P=0.006].两组肿瘤内部情况、有无坏死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形态及生长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组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SIST组动脉期增强扫描呈速升-缓降型强化.SIST组MS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CT值明显高于GST组(P<0.05).GST组CD34阳性率明显高于SIST组(P<0.05),其他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ST组患者病理学危险程度分级中高危患者占比明显高于GST组(P<0.05).结论:GST与SIST的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胃肠道间质瘤;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顾阳春;薛海桥
作者机构:
江苏省滨海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盐城 224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阳春;薛海桥-.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肿瘤影像学,2022(03):290-295
A类: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
B类:
胃肠道间质瘤,征象,临床病理学特征,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胃间质瘤,gastric,stromal,GST,小肠间质瘤,small,SIST,滨海,gastrointestinal,tumors,GIST,发病部位,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胀,黑便,便血,发于,胃底,胃体,胃窦,大便,便隐血试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肿瘤直径,肿瘤内,钙化,动脉期,增强扫描,渐进性,平扫,CD34,免疫组织化学,化学指标,危险程度,程度分级,高危患者
AB值:
0.2656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