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课外补习决策过程中的城乡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文献摘要:
该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省市地区的32名中学生进行访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城市和农村学生群体参加课外补习的决策过程.研究发现,计划行为理论适用于所有学生选择参加课外补习的决策过程,学生会从行为态度(对补习行为的看法)、主观规范(父母、朋友和同辈群体等带来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交通距离、补习费用、补习质量等客观约束条件)三个维度考虑并最终做出决策.城市和农村学生决策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学生因受经济资本和交通距离的约束而不能参加补习或高质量补习,城市学生则能够享受主流优势教育资源和高质量校外补习的双重教育优势.农村学生更多为补习决策过程中的"被动"参与者,是受父母所属社会闭合关系影响的"从众"行为,城市学生则多为基于自我需求的主动决策者.长期参与课外补习是看似"理性"的"非理性"行为,对大部分城乡学生只起到"安慰剂"作用."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不仅能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还能缩小城乡间学生发展潜在的不均衡.
文献关键词:
课外补习;决策过程;城市学生;农村学生;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佳丽;武玮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佳丽;武玮-.课外补习决策过程中的城乡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72-180
A类:
B类:
课外补习,决策过程,城乡差异,计划行为理论,中学生,农村学生,学生群体,加课,学生会,从行为,行为态度,习行,主观规范,同辈群体,知觉行为控制,经济资本,加补,城市学生,主流优势,校外补习,教育优势,从众,决策者,看似,非理性,城乡学生,安慰剂,双减,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负担,乡间,学生发展
AB值:
0.25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