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心肌内出血与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心肌梗死是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是全球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可恢复心外膜冠脉血流,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但是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仍会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出血(IMH)为严重微血管损伤引起的红细胞外渗,是再灌注治疗引起的重要并发症,可作为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不良重构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基础.目前IMH的评价方式主要为心脏磁共振技术,尤其是可利用T2*序列实现对IMH的定性和定量评估.有研究表明,IMH被降解后留下的铁沉积可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巨噬细胞聚集,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而后者参与了随后的不良心室重构过程.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IMH与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构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肌内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心肌内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不良心室重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润都;张颖倩;佟伟;李力兵;吴远斌;周昊;陈韵岱
作者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北京 100853;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北京 10085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润都;张颖倩;佟伟;李力兵;吴远斌;周昊;陈韵岱-.心肌内出血与心肌梗死后不良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2(02):186-191
A类:
不良心室重构
B类:
心肌内出血,心肌缺血,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细胞坏死,致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外膜,冠脉血流,病死率,分心,心肌梗死患者,慢性心力衰竭,IMH,微血管损伤,外渗,再灌注治疗,预测因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理基础,评价方式,心脏磁共振,磁共振技术,定性和定量,定量评估,铁沉积,巨噬细胞,细胞聚集,基质金属蛋白酶,基础研究进展,缺血再灌注损伤
AB值:
0.2182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