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中国科技史杂志》
本刊是国内唯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大型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内容:(1)中国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手史料,特别是近代珍贵的科技文献的实录、科学家自传、回忆录和访谈录等。(2)中国科技史综述: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经验教训、创业史片断、主要著述、有意义的趣闻轶事等;某一学科或某一重要科技创立和发展过程;重要科技社团和科研机构的沿革;科技教育组织、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改进和创新,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吸收等;科技书刊出版史等。(3)中国科技史资料的考证。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季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33
国内刊号:11-5254/N
国际刊号:1673-1441
♦ 主要栏目:科学史与科学史家 史实与图像 资料与考释 东方科学经典译介 自述与传记 书评 信息
♦ 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历史学类核心期刊 1992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7年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
联系方式
主编:廖育群
电话:010-64041249
邮编:100190
邮箱:shiliao@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技史杂志编辑部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官网网址:https://zgks.cbpt.cnki.net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官网→《中国科技史杂志》)

3、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出刊。

2023315日星期三

                                                    

                   

《中国科技史杂志》本刊征稿简则(20165月修订)

201603期信息】

 

一、本刊是中国惟一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核心、研究性与资料性并重的国家级学术刊物。1980 5 月创刊,原名《中国科技史料》,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2005 年变更现名。现为季刊,逢36912 月出版。

二、本刊的宗旨是搜集、抢救、整理和研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近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史料; 通过对学科史、科研机构、人物以及科技发展与文化、社会、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揭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三、本刊主要发表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性与史料性文章、书评和学术信息等,要求史料翔实,观点明确,论证严谨,文字洗练。同时也欢迎高水准的中西科技交流史以及世界科技史的前沿研究和史料。

文章应有新发现、新材料、新见解或新方法。欢迎短小精悍的论文,每篇包括必要的图、表、参考文献与注释在内,最多不超过15000 字。

四、主要栏目

1 研究科学史的研究论文。

2 综述有关学科史、某一研究专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以及科学史的研究与教学机构历程的概述。

3 自述与回忆科学家、发明家、工程技术专家、实业家和科技教育家的回忆录、自述和自传等。

4 访谈科学技术专家与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同事、学生、亲友和其他相关人士等的访谈录; 某一学科、学派或某一事件的专题采访等。强调史料的新颖与细致。

5 资料未公开发表的手稿、档案、内部资料等原始文献以及罕见的出版物、全文或节选,可增加必要的注释和评述。

6 图像以图片为中心的图文结合的科技史论述。图片以稀见者为贵。

7 书评对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与科学技术史相关书籍进行评介。

8 信息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简报和纪要等。

五、征稿格式及要求

每篇论文按顺序必须包括的项目和要求为:

1 文题要言简意赅。文题和各级标题限20 个字以下,避免使用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 作者署名和简介署名不超过4 人,其余在题注中标明。如为团体署名,则须注明执笔者。作者简介写在首页脚注第一行,内容包括: 姓名、出生年、籍贯、学位、任职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单位应写明标准全称、地址和邮政编码。

3 基金项目凡属基金项目、国家及部委重点项目及其它重大课题的论文需在首页脚注基金项目中写明项目全称、编号。

4 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200—300 字,是用第三人称对全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等) ,应避免使用引文、图表、公式和缩写词。

5 关键词选择2 —6 个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单词和术语。

6 分类号按论文所属学科类别,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选出相应的分类号码。

7 正文行文应用标准简化汉字书写,必要时可用古体字或繁体字。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和地名须译为中文,并在首次出现时加括号注明外文原名; 中外古地名,在首次出现时尽可能加注今地名。注意外文字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等。

文内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编号为1. 11. 2……一般不超过二级标题。

8 图表全文插图以阿拉伯数字按出现顺序统一编号,先见文字后见图。图的序号、图题及图注居中写在图的下方。表格应避免和插图及正文内容重复,先见文字后见表格。表的设计要简洁,尽量减少线条,提倡使用三线表。表的序号、表题居中写在表的上方。表注按出现顺序编号写在表的下方。

9 注释与参考文献详见《本刊参考文献与注释规范》。

10 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名( 汉语拼音) ,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题名不宜超过10 个实词。摘要内容可允许与中文摘要有所差别,并稍长(同时需附与之对应的中文摘要,以便审查) ,但是不宜超过350 个实词。

11 来稿请另附个人简历一份,并写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手机等。

六、版权本刊只接受专投本刊且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不接受任何已公开发表(含网络) 的稿件,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重大修改当与作者协商。本刊发表的稿件将同时以纸、网络和光盘三种形式发表。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并赠当期刊物一册和抽印本若干。来稿一经本刊发表,版权即归本刊所有,作者享有非专有权。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如有收入数据库、获奖、评介、转载等,敬请函告。

七、处理时限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将回信确认。稿件将送专家匿名审阅和本刊主编会议成员讨论,一般需3 个月才能收到稿件处理的通知。作者收到修改意见通知后,须30 天内将修改稿传回编辑部。若稿件寄到4 个月后没有收到编辑部处理意见,作者可另行处理。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