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石髓珠制作工艺科学研究
文献摘要:
综合利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仪以及多光谱成像系统对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管状条纹石髓珠进行多角度分析得知,这些石髓珠主体都是用石英质矿物制作而成的,可分为未改变天然属性和被人工蚀刻表面改性两种情况,但两者在主要物相和化学成分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探讨不同激发光源下石髓珠的多光谱特征.研究在紫外光源激发下石髓珠在可见光不同波段下的荧光现象,结果表明白色部位的荧光最强.OCT成像分析表明,人工蚀刻的石髓珠和天然属性未改变的石髓珠存在明显的灰度图像特征差异,后者不同颜色条纹的散射强度明显低于人工蚀刻部位,这可作为人工蚀刻石髓珠的重要判定依据之一.根据获取的综合信息,成功探索了一种区分人工蚀刻的石髓珠与天然玛瑙珠的科学表征方法,为判断石髄珠制作工艺和产地来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下寺楚墓;石髓珠;人工蚀刻;制作工艺
作者姓名:
董俊卿;胡永庆;李青会;刘松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上海 201800;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工程中心,北京 10004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俊卿;胡永庆;李青会;刘松-.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石髓珠制作工艺科学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2(04):481-494,封2
A类:
下寺楚墓,石髓珠,人工蚀刻
B类:
淅川,出土,土石,制作工艺,激光共焦,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光谱仪,便携式,能量色散,色散型,荧光光谱,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成像仪,多光谱成像,光谱成像系统,管状,条纹,石英,未改,变天,表面改性,激发光源,多光谱特征,紫外光源,发下,可见光,波段,光现象,明白,OCT,成像分析,灰度图像,图像特征,特征差异,刻石,判定依据,综合信息,玛瑙,表征方法,产地来源
AB值:
0.2718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