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初夏东北移高原低涡活动特征
文献摘要:
高原低涡是青藏高原(简称高原)的主要降水系统,其移出高原后,往往会在高原下游地区造成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低涡移出高原后的移动方向主要有东移、东北移等.本文基于1979—2018年高原低涡数据库,选取初夏(6月)东北移低涡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移出位置,将其分为偏西型低涡(简称Ⅰ类低涡)和偏东型低涡(简称Ⅱ类低涡),对两类东北移低涡的源地、结构、环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东移低涡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东北移低涡源地较东移低涡偏北,Ⅰ类低涡主要生成于高原西北部,而Ⅱ类低涡存在3个主要源地.移出高原后,Ⅰ类低涡最大上升运动主要出现在低涡东北侧,而Ⅱ类低涡同东移低涡相似,上升区主要位于低涡东南侧.低涡在高原上的移动方向及移出位置主要受到200 hPa中纬度引导气流的影响,移出高原后的移动方向则主要受500 hPa高原以东槽脊的影响,其中河套高压脊对东北移低涡的阻挡作用尤为重要.低涡移动速度受海拔高度差和移动方向的共同影响,移出高原前Ⅱ类低涡与东移低涡移动速度明显快于Ⅰ类低涡;移出高原后两类东北移低涡平均移动速度较东移低涡更慢.Ⅰ类低涡移出后主要影响河西走廊地区,且降水以小雨为主;Ⅱ类低涡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其中近七成的低涡会引起大到暴雨.
文献关键词:
东北移高原低涡;东移高原低涡;高原低涡源地;移动速度;强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芳;周顺武;王美蓉;马淑俊;周庶;黄雨婧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中心,南京 210044;拉萨市气象局,拉萨 85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芳;周顺武;王美蓉;马淑俊;周庶;黄雨婧-.初夏东北移高原低涡活动特征)[J].气象,2022(03):324-333
A类:
东北移高原低涡,高原低涡源地
B类:
初夏,活动特征,青藏高原,降水系统,移出,大到暴雨,大暴雨,移动方向,出位,偏西,偏东,环流,偏北,西北部,上升运动,东北侧,东南侧,hPa,中纬度,引导气流,原以,中河,河套,高压脊,阻挡,移动速度,海拔高度,高度差,快于,平均移动,更慢,后主,河西走廊地区,小雨,西北地区东部,七成,东移高原低涡
AB值:
0.253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