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11-2019年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统计分析
文献摘要:
采用安徽国家基本站逐小时降水及欧洲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 2011-2019年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气候概况、雨区、路径及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多发生于湖北、湖南等地,约占同期总气旋数的18.9%,年均2.8次;降水大值中心主要位于大别山南麓至皖南山区西南一带,高海拔山区尤其明显.根据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客观分析法,将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主要划分为高压脊型(SP1型)、高空槽型(SP2型)、暖式切变型(SP3型);其中,SP1型致暴天气过程最多,占40%,SP2型次之,占36%,SP3型占20%.高压脊型(SP1型)江淮气旋一般偏南东移,安徽以西有一高压脊,高压脊东侧有显著的经向环流,中高层有明显干侵入过程,低层暖湿舌伸向皖南山区,暖湿不稳定层结的配置有利于皖南山区对流性强降水的产生;高空槽型(SP2型)江淮气旋一般向偏东方向移动,安徽中北部中高层为东北—西南向高空槽,低层表 现为冷锋南侵,与南方暖湿气流汇合于安徽长江流域,导致雨区分布于安徽长江一线;暖式切变型(SP3型)江淮气旋一般偏北东移,低涡位于安徽以西,西南强盛的暖湿气流经大别山区向东北方输送,整层均为大湿区,低层有较强的辐合抬升,降水效率高,雨区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属于暖区暴雨或强降水类型.
文献关键词:
江淮气旋;客观天气分型;环流场特征;雨区分布
作者姓名:
吴照宪;吴晶晶;卢雄伟;王惠;刘玉林
作者机构:
池州市气象局,安徽池州247000;青阳县气象局,安徽青阳2428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照宪;吴晶晶;卢雄伟;王惠;刘玉林-.2011-2019年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统计分析)[J].气象科学,2022(04):528-538
A类:
环流场特征
B类:
江淮气旋,本站,小时降水,ERA5,再分析资料,气候概况,山南,南麓,皖南山区,高海拔山区,高压脊,SP1,高空槽,槽型,SP2,切变,变型,SP3,天气过程,偏南,东移,东侧,经向,中高层,低层,伸向,不稳定层结,对流性强降水,偏东,中北部,南向,冷锋,暖湿气流,汇合,长江流域,雨区分布,偏北,北东,低涡,强盛,流经,大别山区,向东,东北方,整层,辐合,抬升,降水效率,暖区暴雨,降水类型,客观天气分型
AB值:
0.2906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