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第568例 腹胀—肝脾大—免疫球蛋白增高
文献摘要:
本文报道1例以腹胀、肝脾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点的患者诊治过程。患者男,38岁,因“腹胀、乏力2个月余”于2021年12月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患者在外院曾被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后,经过详尽的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以及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炎证据不足。由于患者来自山西阳泉,进一步完善原虫感染筛查,结果提示利什曼原虫IgG抗体(血清rK39抗体)阳性,外周血宏基因组测序证实为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2022年1月转入专科医院后接受葡萄糖酸锑钠“六日方案”治疗,患者乏力腹胀症状逐渐改善。2022年5月末次随访,患者腹部查体肝脾肋下未触及,后续未复查骨髓病原学。该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已显著降低,易被忽视,且本例患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警惕。
文献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属;感染;肝脾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窦雪琳;刘扬;陈宏斌;尉岩;黄欣;黄晓军;路瑾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窦雪琳;刘扬;陈宏斌;尉岩;黄欣;黄晓军;路瑾-.第568例 腹胀—肝脾大—免疫球蛋白增高)[J].中华医学杂志,2022(47):3790-3793
A类:
rK39,利什曼原虫属,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B类:
肝脾大,免疫球蛋白,多克,全血细胞减少,临床特点,诊治过程,月余,月入,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外院,误诊,多发性骨髓瘤,详尽,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多学科会诊,自身免疫性肝炎,证据不足,山西阳泉,IgG,宏基因组测序,婴儿利什曼原虫,内脏利什曼病,转入,专科医院,葡萄糖酸,六日,日方,腹胀症状,月末,查体,触及,复查,病原学,被忽视,本例,特征性,临床诊治,应予以
AB值:
0.29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