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对皮质脊髓束损伤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的神经内科患者,比较病理征及腱反射阳性组与阴性组CMCT值的差异,评估CMCT延长程度与皮质脊髓束损害体征的一致性,以及二者一致性在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结果:共纳入患者271例,年龄12~86(49±16)岁,其中男137例(50.55%),女134例(49.45%)。Hoffmann征阳性组[ M( Q1, Q3)][9.52(8.54,10.99)ms 比9.03(8.30,9.53)ms]、Babinski征阳性组[19.54(16.97,24.43)ms 比16.85(15.63,18.55)ms]及腱反射阳性组[15.38(9.27,19.28)ms 比10.49(8.79,16.60)ms]CMCT值均较阴性组长(均 P<0.01)。在Babinski征阳性组中,78.01%(181/232)患者CMCT延长;而在Hoffmann征阳性组中,仅26.03%(19/73)患者CMCT延长,提示下肢CMCT延长与病理征阳性的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下肢CMCT延长率的升高,Babinski征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的一致性为75.65%(205/271)。 结论:下肢CMCT延长与皮质脊髓束受损体征一致性较上肢好。随着CMCT延长率升高,提示皮质脊髓束受损的可靠性更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CMCT与病理征一致时,可以更准确协助临床诊断。
文献关键词:
诱发电位,运动;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皮质脊髓束;横断面研究
作者姓名:
王淑楠;李思燃;宋鹏辉;武晓昱;林华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6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淑楠;李思燃;宋鹏辉;武晓昱;林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对皮质脊髓束损伤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918-1923
A类:
B类: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皮质脊髓束损伤,CMCT,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四肢,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神经内科,射阳,长程,神经系统疾病,中男,Hoffmann,Q1,Q3,ms,Babinski,组长,上肢,横断面研究
AB值:
0.1892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