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多模块3D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多模块3D虚拟现实技术(3D-VR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58.89±10.64)岁。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模块3D-VR技术训练,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功能恢复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Ⅱ(RBMT-Ⅱ)、改良Barthel指数(MBI)]、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血清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海马区磁共振波谱(MRS)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Cr]。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RBMT-Ⅱ、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oCA[(24.68±4.26)比(22.19±4.05)分]、RBMT-Ⅱ[(18.65±2.37)比(16.28±2.21)分]、MBI[(69.28±9.46)比(64.37±8.84)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300振幅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345.45±41.27)比(379.72±44.34)ms,P<0.05]、P300振幅显著高于对照组[(10.69±3.28)比(7.55±2.84)μV,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BDNF均较治疗前升高,APP、Hcy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P、Hc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左右两侧NAA/Cr值均较治疗前升高、Cho/Cr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其中观察组左右两侧NAA/C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模块3D-VR技术联合rTMS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改善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调节血清BDNF、APP、Hcy代谢及海马区脑组织代谢有关。
文献关键词:
脑卒中;认知障碍;3D虚拟现实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队列研究
作者姓名:
黄爱茹;付婧;余茜
作者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泸州 646000,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 610072
引用格式:
[1]黄爱茹;付婧;余茜-.多模块3D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2(11):1089-1095
A类:
B类:
多模块,虚拟现实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VR,rTMS,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男,信封,封法,认知康复训练,上联,技术训练,相关功能,功能恢复,恢复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RBMT,Barthel,MBI,听觉,诱发电位,P300,血清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淀粉样前体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海马区,磁共振波谱,MRS,代谢物,天门冬氨酸,NAA,肌酸,胆碱,碱化,Cho,潜伏期,ms,左右两,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记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组织,队列研究
AB值:
0.2297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