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应用种子形态及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方法结合DNA条形码分子检测技术对黄芪及混伪品种子进行鉴定.方法 收集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市售黄芪种子样品共58份,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游标卡尺进行种子外观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录,测定千粒重;提取单粒种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ITS2及psbA-trnH序列.使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kimura二参数(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计算遗传距离,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 黄芪及混伪品种子在颜色、形状、长、宽、厚度及千粒重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ITS2的测序成功率为100%,黄芪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ITS2序列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将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var.mongholicus聚为独立一支,并将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蜀葵4lthaea rosea及黄芪属其他物种分开,可进行黄芪及其混伪品种子的鉴定.基于外观形态和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发现12份市售黄芪种子中有1份为斜茎黄芪.结论 基于种子形态鉴定和ITS2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为规范黄芪种源及种植生产,进而保障黄芪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黄芪;种子;蒙古黄芪;扁茎黄芪;斜茎黄芪;紫云英;外观形态;ITS2;DNA条形码;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姓名:
李军;张召雷;王晓敏;刘立轩;冷晓红
作者机构: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中药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银川 750021;承德医学院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 067000;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军;张召雷;王晓敏;刘立轩;冷晓红-.应用种子形态及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黄芪及混伪品种子)[J].中草药,2022(24):7871-7879
A类:
kimura,4lthaea
B类:
种子形态,条形码技术,技术鉴定,混伪品,形态鉴定,鉴定方法,分子检测技术,市售,子样,体视显微镜,游标卡尺,外观形态,千粒重,单粒种,ITS2,psbA,trnH,邻接,接法,neighbor,joining,NJ,建系,系统发育树,two,parameter,K2P,遗传距离,物种鉴定,鉴定分析,细微差别,种间,种内,系统进化树,蒙古黄芪,mongholicus,var,Astragalus,membranaceu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锦鸡儿,Caragana,sinica,蜀葵,rosea,黄芪属,序列鉴定,斜茎黄芪,种源,植生,黄芪药材,药材质量,扁茎黄芪,紫云英,系统发育分析
AB值:
0.3669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