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WHO监测策略分析的清洁切口乳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清洁切口(Ⅰ类切口)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比较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监测策略对监测结果的可能影响,探讨清洁切口乳腺手术SSI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监测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清洁切口乳腺手术的412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年龄、基础情况和疾病诊断)、手术情况[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NNIS)手术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长]、气温、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30 d出院监测资料等基本信息.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患者SSI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4121例患者中,发生SSI 31例,感染率为0.8%.感染病例病原学检出革兰阳性菌25株,占比92.6%;革兰阴性菌2株,占比7.4%.多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P=0.007)、乳房再造(P<0.01)、气温(P=0.012)、手术时长(P=0.001)、NNIS手术风险分级标准(P=0.001)、术前住院时间(P=0.037)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P=0.027)是清洁切口乳腺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清洁切口乳腺SSI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标准化同质化的监测可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利于开展机构间质控和比较.
文献关键词:
乳腺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策略
作者姓名:
赵晋;陆天意;魏晓霞;袁玉华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浙江 杭州 3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晋;陆天意;魏晓霞;袁玉华-.基于WHO监测策略分析的清洁切口乳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评价)[J].实用肿瘤杂志,2022(04):333-338
A类:
Nosocomial,NNIS
B类:
WHO,监测策略,乳腺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因素评价,surgical,site,infection,SSI,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监测结果,科学监测,浙江大学,学医,邵逸夫,病例资料,疾病诊断,手术情况,美国医院,医院感染监测,National,Infections,Surveillance,手术风险,风险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Anesthesiologists,ASA,手术时长,抗菌药物使用,药物使用情况,监测资料,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率,感染病,病原学,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多因素分析,乳房再造,分级标准,围术期,质控
AB值:
0.319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