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2只、正常组8只.造模组连续腹腔注射乙酰苯肼(APH)3 d后,将造模成功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茵栀黄口服液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灌胃20 ml/(kg·d)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 ml/(kg·d)、10 ml/(kg·d)、20 ml/(kg·d)茵栀黄口服液(低、中剂量组分别于灌胃药物中分别加入15 ml/(kg·d)、10 ml/(kg·d)生理盐水,使3组灌胃总液体量均为20 ml/(kg·d));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d后,灌胃20 ml/(kg·d)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d后取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白球比(A/G),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小鼠皮毛失去光泽、耳朵等处皮肤变黄、尿液黄,表明造模成功;模型组TBIL、DBIL、IBIL、GLB、A/G均明显升高(P<0.05),ALB、ALP降低(P<0.05),且以IBIL升高为主.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TBIL降低(P>0.05),DBIL升高(P>0.05),IBIL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BIL、IBIL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的DBI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的ALB、GLB、A/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P、AST、AL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肝脏病理切片,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模型组肝组织损伤加重.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对肝组织损伤具有改善作用,高剂量对肝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降低,其治疗溶血性黄疸昆明小鼠毒性剂量范围临界值在10 ml/(kg·d)与20 ml/(kg·d)之间,及退黄的有效剂量范围临界值在5 ml/(kg·d)与10 ml/(kg·d)之间.
文献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溶血性黄疸模型;血清胆红素;剂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邓惠;李贵平
作者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四川 泸州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生儿科 四川 泸州64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惠;李贵平-.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研究)[J].光明中医,2022(21):3894-3897
A类:
溶血性黄疸模型
B类:
茵栀黄口服液,小鼠模型,退黄,有效剂量,安全性研究,昆明小鼠,模组,腹腔注射,苯肼,APH,高剂量,灌胃,ml,生理盐水,胃药,别加,5d,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ALB,GLB,肝组织,病理切片,皮毛,失去光泽,耳朵,变黄,尿液,肝脏病理,组织损伤,剂量模型,肝功能,血清胆红素
AB值:
0.2118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