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的最佳电针参数.方法 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Ctrl=12只)、模型组(CUMS=12只)、模型+2 Hz电针组(2 Hz=12只)、模型+15 Hz电针组(15 Hz=12只)、模型+100 Hz电针组(100 Hz=12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实验动物采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抑郁模型制备.于造模后选取百会穴与印堂穴,连续波,电流1 mA,相应组别分别采用2 Hz、15 Hz、100 Hz的电针频率,每次治疗时间3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与模型组进行相同方式的麻醉,不电针.电针结束后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跳台回避实验进行相关行为学检测,之后进行LTP记录.结果 与对照组(Ctrl)相比,模型组(CUMS)表现出典型的抑郁样表现:糖水偏好减少,悬尾与强迫游泳中的静止时间增多(P<0.0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的损伤: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延长,跳台规避实验中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P<0.01);LTP明显受损(P<0.01).与模型组(CUMS)相比,2 Hz电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增加,悬尾与强迫游泳中的静止时间减少(P<0.01),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认知功能: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缩短,跳台规避实验中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P<0.01),能够显著改善小鼠受损的LTP(P<0.01).而15 Hz、100 Hz的电针治疗只能部分改善抑郁样行为(P<0.01),部分改善认知功能: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缩短(P<0.01);15 Hz的电针治疗也能够减少跳台规避实验中的错误次数(P<0.05),能够明显改善小鼠受损的LTP(P<0.05).结论 2 Hz电针干预能够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15 Hz、100 Hz电针干预只能够部分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认知功能,其中15 Hz的疗效优于100 Hz.
文献关键词:
抑郁症;电针频率;认知功能;行为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谢彦颖;刘亮生;陈进东
作者机构:
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 福建 厦门361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彦颖;刘亮生;陈进东-.不同电针频率对抑郁样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2(17):3116-3121
A类:
B类:
电针频率,认知功能,抑郁样行为,电针参数,SPF,周龄,C57,BL6,随机区组,Ctrl,CUMS,+2,+15,+100,实验动物,温和性,可预见性,抑郁模型,模型制备,百会穴,印堂,连续波,mA,组别,治疗时间,糖水,悬尾实验,强迫游泳,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跳台,行为学检测,LTP,出典,静止,Morris,潜伏期,电针治疗,电针干预,抑郁症
AB值:
0.2572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