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介入诊疗相关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P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手术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术后IFPA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纳入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1605例,其中42例(2.61%)术后发生IFPA.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5.17,95%CI=1.92~13.93)、女性(OR=14.72,95%CI=6.06~35.78)、吸烟史(OR=20.90,95%CI=5.89~74.12)和置管溶栓(OR =6.25,95%CI=2.51~15.55)是IPFA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使用血管闭合装置(OR =0.03,95%CI=0.004~0.22)是IFPA发生的保护因素.42例IFPA患者中40例经超声定位手动按压破口治愈,2例通过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结论 高龄、女性、有吸烟史及置管溶栓治疗患者经股动入路介入诊疗术后发生IFPA风险较高,应密切关注,早诊断早处理.采用血管闭合装置联合手动压迫可有效减少IFPA发生.
文献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股动脉;危险因素;治疗
作者姓名:
周亚东;官云彪;薛明;郑学洵;陈幸生
作者机构:
350001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亚东;官云彪;薛明;郑学洵;陈幸生-.介入诊疗相关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03):243-246
A类:
IPFA
B类:
介入诊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分析,经股动脉入路,IFPA,协和医院,股动脉穿刺,穿刺入路,手术患者,治疗情况,穿刺介入,logistic,吸烟史,置管溶栓,预测因子,用血,血管闭合装置,保护因素,超声定位,按压,压破,覆膜支架,内隔,隔绝,溶栓治疗,早诊断,动压,压迫
AB值:
0.2508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